无人机操控员缺口100万,“飞手”考证热潮来袭!
美文示范
10月29日上午,神十九3名航天员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ab体育平台
最近,教育部在一份文件中就指出,当前,中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标准、笔画笔顺不规范、非纸笔化书写导致书写能力弱化等现象较普遍;存在部分地方和学校重视不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在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同时对规范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作出部署。
而且,汉字又不仅仅以一种交流工具的方式存在,其以独特的形态和美感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的发展演变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可以说,每一种汉字形态演变和发展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丰富的、璀璨的文化史ab体育平台,也都在视觉层面产生了新的美感,而正确的书写则是理解和感受这些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次教育部要求,要培养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感知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逐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这些具体的要求,将促进汉字教学与公众可感可及的烟火日常建立密切联系,对于培养中小学学生关于汉字丰富文化内涵的认知,助力其通过规范书写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显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还要求,持续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提倡使用规范汉字开展书法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书法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与其他文字不同,汉字具有独特的美感,每个字的结构、笔画的顺序都有其美感。通过练习书法ab体育平台,孩子们可以在一笔一划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力,这让汉字的书写过程又多了几分诗意。从这个角度看,汉字的书写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美学教育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过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学会珍惜汉字和欣赏汉字之美外,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还包括“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重点抓好小学新生和低年级学生书写习惯养成”等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关乎孩子的一生,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在生理层面的健康成长。
事实上,这几年,舆论场上不少公众对于汉字背后的故事有着不小的兴趣。此前,在社交平台上爆火的95后女孩李右溪,就凭借科普甲骨文的基础知识获得了大量关注。而其将甲骨文与历史故事结合的做法,也正好契合此次教育部关于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相关要求。可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通过汉字讲述中华文化故事,其实有着相当深厚的社会基础。
ab体育平台
由加拿大剧作家白仁耐(Leanna Brodie)和施崇梵(Jovanni Sy)伉俪耗费6年时间创作的这部剧,讲述了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与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合作,在1983年将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搬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舞台的故事。《推销员在中国》表现了在这一中美文化交流史上深具意义的联合创作中,两国艺术家之间的文化冲突、相互理解和妥协,以及各自的内心省思。
施崇梵:的确花了这么久时间。如果没有疫情ab体育平台,也许它会提前两年问世。编写这部剧是白仁耐的主意。当时我们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Richmond)。我那时在那儿管理一家地方剧院。列治文55%的居民是华人。但这家剧院的观众约95%都是白人。我想扩展剧院的视野和剧目,使之成为更受欢迎的空间,也更像它所在的城市。
白仁耐读到了阿瑟·米勒的回忆录《推销员在北京》ab体育平台,认为它对列治文这座城市来说是个很好的故事。我认为,这座城市变化太快。先定居于此的人与新移民之间出现了某种紧张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话剧反映出在文化差异颇大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时的那种挣扎。当人们是如此不同时,他们需要共同努力,克服彼此间的差异,尝试达到相互理解的新水平。大概2017年,这部剧作开始创作。温哥华的剧作家戏剧中心后来将剧本初稿送到斯特拉特福戏剧节,并获得了支持,于是展开了后续合作。
施崇梵:排演这出戏就像是以一个完美的方式来讲述关于性格迥异的人们克服彼此间差异的故事。第一次与他人合作时你必须学会理解对方是什么人。这个故事可谓是近乎绝佳的例子,当中有文化鸿沟、语言鸿沟。故事发生在1983年的北京,与今天的北京完全不同。那时,中国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才进行了4年。我认为,西方和中国之间还有着很多误解与不信任。现在是一个讲述这两种不同文化故事的好时机,而这两者都是拥有伟大历史的文化。
阿瑟·米勒的剧作中有很多方面对于1983年的北京观众来说很难理解,因为他们不像今天的中国人这么熟悉西方。剧中很多概念,诸如人寿保险、上门推销员,在当时的中国甚至都不存在。那部剧有一些非常精彩和具有普遍性的地方。正如米勒和英若诚所说,归根结底,《推销员之死》是关于父子之情的戏剧。他们相信这是具有普遍性的。事实证明他们是对的,那部剧取得了巨大成功,并获得全世界广泛关注。
施崇梵:挑战之一是这部剧的规模和雄心。剧中约需20名演员,其中15人的对白要用普通话。全剧约40%是用普通话表演的。翻译张放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助理导演王方正和来自新加坡的语言顾问兼普通话教练赵娜,也对演员提高普通话表演的精准度起了关键作用。我有着从事双语和双文化环境工作的职业经验,知道需要在各环节做额外的步骤,才能让团队舒适地使用非母语工作。
施崇梵:我同意。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譬如中国有高铁等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而我们的挑战是尝试描述一个还处于相对贫穷时的中国。除非观众上年纪了,否则较难理解这一背景。当时中国刚走出动荡,经济改革刚起步。我不认为这部剧有助于解释今日的中国,但我认为人们也并不像难以理解40年前的中国那样难以理解今天的中国。今天也许很多人都了解中国是世界上先进的国家之一。
施崇梵:剧中很多内容是关于英若诚感到自己两只脚踏在不同的文化中。我不像他那样会说两种语言、熟悉两种文化,但我很高兴也能感受到自己属于两种文化。尽管我并非在中国长大,也不太懂中文,但我感到有些方面会点点滴滴渗透到任何有中国血统的人身上。我认为我与剧中人物的文化教养是相似的,对于如何行为及如何尊重他人的期望都很敏感。我很幸运,有很多文化顾问提出了他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