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开始抛弃优衣库?“U家同款”泛滥,工厂货发起平替围剿战
9月末M2余额同比增6.8% 专家:理财资金向存款的回流支撑了货币总量的增长,检察日报谈明星阴阳合同:税务机关要拔出萝卜带出泥
本月更新7115  文章总数96169  总浏览量3321549

50岁女子生下二胎,5年前失去独子,试管婴儿迎“小平安”

消息称特斯拉Robotaxi发布会上的机器人被远程操控

上汽集团原副总裁陈德美被公诉,除受贿外还涉嫌这个罪→,亚洲最有野心的国家出现:抱我国大腿多年,现在立志跟中印一样强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消息人士:欧盟峰会将讨论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事宜,由遭冻结俄资产收益偿还

hth·华体育

作为2024年度云南社科专家基层行的收官调研,云南社科专家瑞丽行调研咨询活动以瑞丽市“开放兴边、强园兴工、彰文兴旅、特色兴农、边疆治理现代化”为调研主题,聚焦该市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和贸易新业态新模式。5天时间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等单位的8位专家学者将深入珠宝夜市、口岸通道、产业园区、企业及边境乡村等一线开展调研,为瑞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海江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基层行”组建了一支高质量、高规格、有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形成合力,把此次调研圆圆满满的完成,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调研中,希望专家们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同时,作风要实,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发挥好专家优势,提出可操作性强、实用管用的对策建议。

hth·华体育

新京报讯(记者郭懿萌)10月13日,“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主办,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承办,“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项目”支持。论坛汇聚了国内神经纤维瘤病领域的多位专家,就该疾病的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及基因治疗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目前已在多个国家被认定为罕见病。2023年,我国也将其列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NF包括1型(NF1)和2型(NF2),两者各有特点,均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NF1可累及皮肤、软组织、内脏、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形式多样,轻症患者可出现色素沉着和体表肿块,严重者则可能导致骨骼畸形、视力和听力丧失,甚至危及生命。NF2则以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和其他颅神经肿瘤为特征,导致听力损失和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死亡率较高,确诊后20年存活率仅为38%。由于神经纤维瘤病初期症状常与皮肤病、胎记等混淆,且社会认知度低,患者往往因漏诊或误诊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许多患者在出现严重症状时才得到确诊,此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院长徐仲煌在发表演讲。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在研讨会上,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院长徐仲煌表示,“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一方面旨在帮扶患者家庭,另一方面也为了资助医学界开展对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他希望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共同构建起一个高水平的神经纤维瘤病诊疗和交流的平台,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真正攻克神经纤维瘤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政主任吴浩在主题分享中介绍了NF1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他指出,NF1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主要依靠手术治疗,但存在一定局限性。药物治疗的出现,为NF1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国内已有针对儿童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药物获批,未来还将有更多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吴浩主任也表示,他与研究团队正在探索新型疗法,以进一步改善NF1的治疗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政主任吴浩在发表演讲。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张建俊在会上介绍了“神经纤维瘤专项基金”2024年度科研课题征集活动。该项目由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发起,并获得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计划投入300万元科研资金,资助在神经纤维瘤病领域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医学研究。随后,张建俊就该项目的项目目标、申报细则、申报时间、申报办法、项目评审相关内容做了详细说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副教授曹隽在“1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骨质异常的治疗”主题分享中,详细介绍了NF1引起骨骼畸形的原因及儿童骨科表现,并提出了诊治原则。曹隽主任指出,NF1临床表现复杂,儿童期常见脊柱侧凸、胫骨假关节和双下肢不等长等问题,病变进展迅速,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应尽早干预。他强调,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并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改善NF1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目前,对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和关注仍处于初期阶段,治疗手段有限,尚无治愈方法,主要依赖对症治疗。尽管针对儿童丛状神经纤维瘤的药物已上市,适用的药物依然匮乏,大多数患者需通过手术控制病情,但手术易复发且存在并发症风险,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神经纤维瘤病患者面临着长期的痛苦和压力,亟须社会更多关注和支持。提升社会对该病的认知,帮助患者获得系统化治疗,是当务之急。编辑 刘倩 校对 刘越